华安新闻网讯(欧阳梦莹)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座城市的躯体,那么精神文明就是城市的灵魂所在。2018年以来,我县坚守为民初心,紧盯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标,全县干部群众群策群力,担当实干,迈开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,以润物细无声的文明情怀改变着一座城。

规划引领,“面子”裂变。翻开华安县城市建设画卷,城市建设高歌猛进,荣成四季城、映山红花园、名仕广场如雨后春笋, “五馆一中心”、瀚海五凤城一期工程竣工正进入倒计时……老城改造力度空前,几年来,城区拆除危旧房26万平方米,新改建城关农贸市场3个、休闲公园7个、公共停车位731个、平湖路“白改黑”正式通车,……旧城改造开启城改“加速度”,老城焕发生机魅力。

管理推动,“里子”聚变。走进城区各公园广场,以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“讲文明、树新风”“文明健康、有你有我”“清爽华安、心临吾乡”等为主题的指示牌和景观形式多样,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文明和谐画卷。如今,斑马线前,司机主动的一脚刹车,暖了行人心;公交车站,不争不抢排队上车,有序替代了拥挤……精神文明建设正在我县发生聚变效应。

文化提速,“灵魂”蝶变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也让城市具有吸引力和创造力。华安充分发挥北溪文化优势,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发展,推动文化产业升级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做好“特色文化+”文章,促进“华安文化”向“文化华安”转化,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,让群众业余时间“动起来”、文化生活“富起来”,为这座城市注入了“灵魂”。

文明提升,“品质”质变。一座城市的品位,不在于楼宇的高低、马路的宽窄、衣着的贵贱,而在于城市能够让人时时体味到人文关怀,事事感觉到方便有序,处处感受到踏实温暖。在华安,日益壮大的志愿者群体,如鲜花汇成花海、水滴聚成江河。任何一条街道,任何一个路口,一群群“小红帽”“红马褂”在清扫街道,在路口劝导交通,在公园、广场、车站、景区等公共场所都有志愿者的身影,“红马甲”成为大爱之城里最美的风景线。139支志愿服务队、1.8万名志愿者,活跃在防疫一线、公园广场和大街小巷,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汇聚成一股股暖流,共同播撒文明种子,凝聚文明力量。
如今穿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,人们会不经意地发现:昔日乱摆乱放的摊点消失了、乱停乱放的车辆减少了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了……许多群众不禁连竖拇指,称在县城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文明的“身影”。我们期待着,这份上下一心的努力和付出,能让华安朝着更美、更文明的方向发生质的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