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安新闻网讯(王毓鹏)日前,福建日报新媒体·闽南网大型融媒体巡回采访活动——吹响工业强市“集结号”挺进漳州“大工业”时代”,首站来到我县,县委书记朱百里在接受专访时强调,要旗帜鲜明地把抓好“工业发展”作为壮大华安实体经济的利器。今天请看第一篇:《“飞地工业”助力华安产业集群发展》。
发展工业是华安历届县委、县政府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举措。采访中,朱百里表示,华安坚持抓龙头、铸链条、建集群,聚焦主导产业,紧紧围绕龙翔实业、正兴铝车轮、日上锻造等龙头企业,积极开展产业招商,拉长拓宽产业链。
中共华安县委书记朱百里:“一是突出飞地工业,建好工业发展的‘主阵地’。华安作为漳州市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,全县9个乡镇,有7个乡镇属于限制开发区域,发展工业的空间十分有限。华安县委、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,决定‘实施飞地工业’政策,并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,举全县之力建设华安经济开发区,着力打造漳州北部经济增长极。目前开发区已入驻175家企业、189个项目,总投资300多亿元。二是突出产业集群,挺起工业发展的‘主心骨’。坚持抓龙头、铸链条、建集群,聚焦主导产业,紧紧围绕龙翔实业、正兴铝车轮、日上锻造等龙头企业,积极开展产业招商,拉长拓宽产业链。2016年至今,全县共签约项目125个,总投资407.46亿元,今年力争开发区规模工业产值、工业投资对全县贡献率达到80%以上。三是突出创新转型,增强工业发展的‘竞争力’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加快培育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改造,持续推动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。仅2018年,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,实施技改投资项目50个、完成投资35.18亿元。”
朱百里介绍说,华安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县经济建设主战场,是“大抓工业、抓大工业”的突破口,我县重点从三个方面“精准发力”,努力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。
中共华安县委书记朱百里:“一是在基础设施上精准发力。坚持以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,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,加快推进由单一工业型园区向产城融合综合型园区的转变。今年将重点建设九龙大道三期等17条、总投资5.26亿元的园区道路,着力打通通往漳州市区和厦门的第二通道。二是在要素保障上精准发力。用地是一个项目落户投产的根本保障,我们将在确保今年完成5000亩征迁任务的基础上,进一步盘活园区闲置土地,有效处置‘僵尸’企业,通过兼并重组和‘二次招商’,实现‘腾笼换鸟’,切实盘活园区资源资产,节约资源,做大总量。三是在招商引资上精准发力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,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、厦漳泉都市区建设,近抓厦门、泉州,远盯长三角、珠三角的产业转移,开展精准招商,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、技术含量高、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、好项目。当前重点跟踪落实59个、总投资185亿元的在谈项目,力争今年引进上亿元工业项目10个。”
如今,华安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“一区六园”(即新社工业、前宅工业园、长富工业园、龙翔工业园、九龙工业园、大洲工业园)发展格局,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、绿色食品、金属制品为主,家具家居为辅的“3+1”产业集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