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华安新闻网 > 人文 > 人物春秋

入夜不知暑至,长年坐看花生

人物春秋   时间:2018-05-11 15:33   http://www.huaannews.com/   

  入夜不知暑至,长年坐看花生。

  雾作山留混沌,仙来俗启文明。

  ——方进

  “入夜不知暑至,长年坐看花生。雾作山留混沌,仙来俗启文明”,这首六言古诗是方进为赞誉老师陈天定而做的。

  此诗源于华安县一个叫华山村的地方,它既是赞扬陈天定开学授徒之德,亦是古代华山村这座“山的展室、林的故乡、花的世界、仙的去处”山村之美的真实写照。

  华安县华山村是华安县新圩镇的一个偏远村落,原也称作炉伴社、花山村。当时,陈天定就是在此过起与世隔绝的生活。

  陈天定,字祝皇,又字慧生,号欢喜道人,世称慧山先生。陈天定少聪颖,好韬略,善诗文,慷慨有大志。明天启四年(公元1624年)中举人,崇祯四年(1631年)中进士,历任朝官行人、吏部主事等职。他一生嫉恶如仇,屡经坎坷,明亡后隐居花山,并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创办了花山书院,聚徒讲学。据说,他当时带来了四宝:铜雀瓦、爪哇钟、沉香木关帝像,银杏树种子。现仅存银杏树,历经三百余年风雨,依然绿荫如云。

  在花山书院里,陈天定呕心沥血,倾其毕生所学教授学生。他自己书写刻印教材,用心传授圣贤经典,教学成果十分显著。如今,华山村仍有许多关于他创办书院、培育人才的故事传说。其中有一个“十七考十八中”的传说,说的是当时有一年科举考试,花山村17个学生去应试,竟然有18个考中,原来是连负责为这些学生挑书担的书童也考上了。这个故事在史书上没有记载,但是花山村中的宗祠前现存7座石旗杆台座,或许可以说明这个偏远小山村曾经的确是英才辈出。明末逸士陈常夏、方进、黄道周门生洪思等经常往来于山中,讲经论史,诗词赠答。

  花山书院建在华山村的“寨仔顶”,这里云雾缭绕,植被浓密,鸟语花香。如今,书院的部分石砌围墙和后门还在。

  书院虽已坍塌,文明古风犹存。慎终追远、尊师重教的传统薪火相传,从村里的孝祠堂、孝思堂和善珠堂便可以看出。

  华山村因为有了花山书院而显示了厚重的历史内涵,飘逸着浓郁的文化韵味。除了方进的“入夜不知暑至,长年坐看花生。雾作山留混沌,仙来俗启文明”诗刻外,还有多处摩崖石刻。有明大学士林钎的草书题刻“豁然开朗”,结体扎实,力道遒劲。此外,方进遗楷书题刻“黄母灵棲”,为陈母黄氏于此跌落轿下滋病亡故而志;另镌有“蕉谷”字。每一处时刻都记载着花山书院鲜为人知的故事。

  目前。花山书院修复规划已经编制,这个既有丰富人文景观,又有优美自然生态的古村落将会赢得众多崇尚自然、追求文化的人们的青睐。

  除此之外,华山村后山还有个叫"山羊槽"的未开发的旅游资源,小编就为大家晒晒这些独特的奇石异景吧~~~

来源:华安政府网 编辑:管理员 时间:2018-05-11 15:33 收藏此页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