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延安到闽南——记华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平浪
1938年,一位青年只身从四川千里跋涉奔赴延安参加革命。1991年,这位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离休老干部,在病危时对前来看望的同志说:“我记得19岁入党时的宣誓,我没有食言。”他,离休后还热心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,成为全国先进个人,逝世后又留下遗嘱,成为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个自愿捐献遗体的干部。他,就是福建省华安县新中国首任县委书记、原中共龙溪地委常委、龙溪行署顾问平浪。
平浪(1918~1991),原名吴明玉,四川大竹县永兴镇河家沟村人。
平浪初中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,后考进川东师范学校就读,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。1938年6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9年6月进入福建,分配到龙溪专署任文教科科长。10月初,平浪被任为中共华安县工委(后改县委)书记兼人民政府县长,执行和平解放华安的任务。
1949年11月16日,平浪和龙溪军分区副政委卢炎及31军272团政治处主任袁志年,带领50多名地方干部和两个营的兵力,于18日下午到达当时国民党华安县政府所在地的黄枣接收旧政权,正式宣布华安和平解放。黄雨定时为漳安华泰“剿共”总司令,拒绝缴械,并上山为匪。根据当时敌情,平浪多次召开会议,并同军队领导率领部队亲征,多次临阵围剿敌人。在新圩的反包围战斗中,他身边只有4名警卫及1名县大队连长,据守在两间破旧楼房里,勇敢沉着地击退了黄雨定纠集的5股共300多匪众的猖狂围攻。
1950年,黄雨定探知大部队已部分调离华安参加解放东山岛,匪焰又复嚣张起来,阴谋分五路攻打县城,并到处制造暴乱,杀害干部、民兵,形势极为严峻。在平息云山暴乱中,平浪身先士卒,率领县大队和272团的队伍围歼匪徒,亲自击毙匪大队长汤福源。在大墘土楼围歼战中,他带领军分区警备三营、县大队和区干部、民兵,冒死攻克土楼,俘匪29名,活捉匪首黄金辉。
1951年6月剿匪胜利结束。1954年春,平浪调离华安。先后往上海华东党校、北京中央党校学习。结束后,先后任省委党校党委常委、高干自修班副主任、哲学研究室主任,厦门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,龙溪地区革委会宣传组组长,地委党校校长兼书记,机关党委会书记,地委常委兼宣传部长、行署顾问等职。
平浪于1983年9月离休,1991年10月病逝。著有15万字的革命回忆录《从延安到闽南》。该书是平浪离休后写的回忆录。分为奔赴延安、在抗大学习、战斗在敌后、在辉县的日子里、随军到闽南等5部分,其中有关他抗战时在沙河县工作的部分有20多页。为我们了解当时对日斗争的艰苦和惨烈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。